使用林地可行性報告編寫提綱 第一部分 使用林地可行性報告正文 (由以下七個章節組成) 第1章 總論 項目概況描述的是工程建設項目的基本情況。 l.1項目概況 1.1.1項目名稱:××××項目征占用林地可行性報告。 1.1.2 實施單位:征占用林地單位名稱。 1.1.3業主性質:(國有、集體、私有、合作、獨資、外資、股份等)。 1.1.4隸屬關系:用地單位隸屬上級部門。 1.1.5法人代表:用地單位法人代表姓名。 1.1.6項目負責人:該項目實施負責人姓名。 1.1.7項目批準單位:包括各級人民政府、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投資主管部門)或其他具有建設項目專項批準權的相關職能部門。 1.1.8 項目建設的目標:明確項目建設的要達到的最終目標。 1.1.9 投資規模及來源:項目投資金額及資金來源。 1.1.10項目效益:闡述項目建成后的綜合效益,包括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等。 第2章 項目區域背景情況 項目區域背景情況調查,以涉及到的縣級行政單位為調查范圍,跨盟市和旗縣級行政區域的建設項目,應分別盟市和旗縣表述項目區域的下列內容(指2.2-2.4的內容),征占用林地涉及林業區劃單位的,應以林業局和國有林場為單位表述項目區域的下列內容。 2.1項目的由來:項目提出過程、前期準備情況及項目建設的必要性:項目的計劃、申報、批準的時間、部門和項目開展前的各項準備工作情況及項目建設的必要性。 2.2項目區域的自然地理概況:包括氣候、地貌、土壤、植被、水文、自然災害等情況。其中水利樞紐建設項目要對擬建水庫的河流水文狀況進行必要的描述。 2.3社會經濟概況:包括行政區劃、總面積、總人口、民族構成、GDP指標、主要支柱產業等等。 2.4林地資源概況:根據最新統計數據,闡述項目區域現有林地資源的面積、蓄積量,分別林地類型、按林分起源、按林種描述,項目區域的森林覆蓋率指標。 2.5 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資源概況:簡述項目區域內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的種類。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名錄要采用中文——拉丁文對照,要特別注明屬于國家和地方重點保護的物種情況。 2.6 風景名勝資源概況:項目區域內的風景名勝資源情況等。 第三章 項目擬征占用林地概況及編制依據 3.1擬征占用林地規模及空間位置:描述項目建設使用土地總面積(包括林地、耕地、草地、其它土地等類型);擬征占用林地規模包括面積蓄積、征占用林地類型(明確地類、林種)。 建設項目征占用林地的具體位置。以旗縣為單位,要詳細描述到鄉鎮(林場)、行政村(林班)、地塊(小班)。 3.2 擬征占用林地周邊林地情況描述 3.3 擬征占用林地面積蓄積:概括建設項目征占用林地的總面積和總蓄積。簡述面積、蓄積量測定方法及測定結果。 3.4擬征占用林地類型:簡述建設項目征占用林地的類型(一級地類),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要依據《森林法》的有關規定確定林種;其它林地不確定林種;散生木和四旁樹要按照每公頃1250株折算面積,并依據所在的生態區位確定林種。 3.5 征占用林地可行性報告編寫的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及《森林法實施條例》; (2)《占征用林地審核審批管理辦法》(國家林業局令第2號); (3)《使用林地可行性報告編寫規范》(國家林業局林資發[2019]237號); (4)《森林植被恢復費征收使用管理暫行辦法》(財政部、國家林業局財綜[2019]73號); (5)工程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或項目建議書的批準文件,或建設項目備案、核準文件; (6)現地調查資料; (7)其它相關資料。 第4章 擬征占用林地的影響及綜合評價 4.1對林業發展和森林資源的影響及評價:闡述擬占用林地占項目區域林地面積的比重;具體詳細分析征占用林地建設項目在項目建設期和建成后對項目區及周邊區域森林、林木和林地資源的影響,以及對項目區域林業發展的影響,并根據建設項目的性質提出對項目區附近的森林、林木和林地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評價最大限度地減少征占用林地對環境的影響,以及避免可能產生的不良影響的具體措施。 4.2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及評價:具體分析征占用林地對項目區及周邊區域野生動植物及其生境的影響,提出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建議,對珍稀物種采取的保護措施。 4.3對生態效能和環境質量的影響及評價:具體分析征占用林地對項目區及周邊區域森林生態防護效能和環境質量 (包括生態脆弱性和安全性)的影響,要采用科學方法分析擬征占用林地項目區域對生態效能和環境質量的影響,提出項目建設期和建成后對周邊生態環境和生態效能采取的保護措施。 4.4對景觀風貌的影響及評價:具體分析征占用林地對項目區及周邊區域景觀風貌的影響。應分析項目施工期的可能影響,還應分析項目實施后的潛在影響。并針對可能造成的影響,提出切實可行的對策。 4.5征占用林地必要性和迫切性評價:綜合評價建設項目與區域規劃的協調情況,并從建設項目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效能出發,通過該項目的市場需求、社會需求、生態改善和經濟發展等方面內容的可能作用和潛在影響進行綜合評價,全面詳細闡述建設項目征占用林地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4.6征占用林地的建設條件評價:評價項目征占用林地的建設條件是否具備,擬采用的環境保護和對周邊林地保護措施是否可行,擬采用的保護和使用林地的措施是否符合實際。對此,要綜合分析項目征占用林地的選址情況,全面對比項目區及周邊區域林地的背景情況和現狀,科學公正地分析該項目建設征占用林地的選址是否科學和確實必要,對林地的占用征用是否最小,評價是否立足于全局且有利于有效控制林地逆轉。 4.7項目效益評價:評價項目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包括防護效益、水土保持效益、景觀效益等)如何,從項目實施后的效益方面出發,分析評價征占用林地是否有利于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第5章 保障措施 指使用和保護林地的相關支撐和保障措施,包括組織保障、施工保障、技術保障、資金保障等,確保項目使用林地相關補償費用的落實、森林植被的異地恢復、項目區內擬采用的就地植被保護和生態環境建設措施的落實等。 第6章 可行性研究結論 根據前述項目背景情況和擬征占用林地的情況、可能產生的影響、綜合評價等分析,明確提出可行性結論(即征占用林地是否確實必要、可行)。 第7章 相關說明 說明項目關聯單位(用地單位、最初接受申請的林業主管部門及使用林地可行性報告編寫單位)對項目征占用林地承擔的責任,其中使用林地可行性報告編寫單位必須對使用林地可行性報告的準確性、真實性負責;用地單位或項目建設單位以及項目區域的林業主管部門要對項目建設期的項目區附近的林地保護、生態環境保護、物種多樣性保護等方面負責,嚴格按照審核審批的征占用林地的位置、邊界進行施工。 第二部分 附 件 附件1:建設項目擬征占用林地現狀調查和專業調查報告 編寫提綱如下: 1、擬征占用林地現狀調查: 1.1調查準備:調查準備工作情況、工作量、勞動組織、外業和內業時間及工作步驟。 1.2調查方法:表述擬征占用林地的現地面積調查方法和蓄積調查方法。擬征占用林地的面積單位為公頃,保留4位小數;蓄積單位為立方米,保留l位小數。擬占用征用國有林地的,以場(圃)為基本單位進行調查和統計,擬征占用林地集體林地的,以行政村為基本單位進行調查和統計。 其中擬征占用林地地類、面積、林種、郁閉度的調查方法要在調查報告內詳細表述?,F狀調查要對涉及征占用林地項目選址地的征占用土地情況(含林地及其他地類)要進行全面勘測,其中公路、鐵路、輸電線路等線狀構筑物建設項目,應自擬征占用林地邊界外緣向外側各延伸100米;廠區、采礦等團塊狀建筑物、構筑物建設項目,應自擬征占用林地四周界線各向外延伸200米;向外延伸勘測的林地等各地類應與擬征占用林地地塊內各地類作為面積勘測成果一并成圖,用色標區分擬征占用林地與周邊林地情況。 1.3技術方法實施情況:敘述采用的主要技術標準(執行林資發〔2019〕61號文的附件――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主要技術規定)和調查技術,線路構筑物(如鐵路、公路、輸電線路)等要說明具體征占用林地的寬度或平均寬度。征占用林地面積較大的建設項目,如水庫建設項目等要表述清楚正常蓄水位的海拔高程。 1.4質量管理工作情況:包括組織領導、質量管理工作、檢查驗收依據、實施方法及質量綜合評價。 1.5調查結果:依據調查統計結果,詳細闡述擬征占用林地的空間位置。包括:旗縣、鄉鎮(林場)、行政村(林班)、地塊(小班)。重點論述征占用林地的類型,林地要分別地類、權屬、起源、樹高、林種、優勢樹種(組)、郁閉度(覆蓋度)、株行距、面積和蓄積、齡組、經濟林不同產期等進行敘述。擬占用征用面積單位一律為公頃,保留4位小數;蓄積量單位用立方米,保留1位小數。對每個征占用林地的地塊,都要用GPS或其他精確的測量工具實測,并將羅盤儀、GPS坐標點測量野帳作為附表的內容,同時還要繪制羅盤儀、GPS坐標點測量示意圖。 2、專業調查:包括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及古樹名木調查,按項目區域詳細闡述擬征占用林地范圍內的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按項目區(建設地點)闡述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古樹名木。其中,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名錄要采用中文——拉丁文對照,要注明屬于國家和地方重點保護的物種情況。對于項目區內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古樹名木的生境情況也要認真調查與分析。 附件2:擬征占用林地各項補償費估算 編寫提綱如下: 1、估算范圍 2、估算依據及主要技術參數的確定:估算依據為內林政字〔1993〕127號文,或者盟市、旗縣人民政府制定的補償方案(其中主要技術指標的確定,要提供項目建設地區有關部門出具經濟技術指標的證明材料)。 3、估算采用的標準及估算采用的技術方法 4、估算結果:先表述擬征占用林地的補償費用總額,后敘述各項補償費用,并附建設項目補償費用估算結果匯總表(要求細化到林班、行政村,保留四位小數),要分別林種(或地類)、擬征占用林地塊提供林地補償費、林木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和森林植被恢復費等四項費用估算明細表。見附表7。 第三部分 附表 (見附表1-8格式) 第四部分 圖面材料 附圖1 項目區地理位置圖 附圖2 項目建設總體布局圖 附圖3 擬征占用林地現狀圖 附圖4 擬征占用林地各小班地塊GPS坐標點位置示意圖 第五部分 其他材料 1、可行性報告編制單位對外業調查質量的檢查驗收報告。 2、項目區有關部門提供的經濟技術指標的證明材料,盟市、旗縣人民政府制定的征占用林地補償方案。 3、項目批準(或備案、核準)文件。 附件2 使用林地可行性報告成圖規定 為加強征占用林地管理,規范征占用林地可行性報告編制工作,使征占用林地可行性報告編制工作標準化、規范化,以更好地為征占用林地管理服務,特制定本規定。 第一條 本規范以征占用林地建設項目為基本成圖單位。 第二條 征占用林地可行性報告內的圖面資料分為:征占用林地地理位置圖、征占用林地項目建設總體布局圖、征占用林地現狀圖三種圖面資料。 第三條 征占用林地地理位置圖比例尺為1:10-1:25萬,以能清晰表述征占用林地位置為原則,清晰繪制項目擬征占用林地區域的行政區域界線、主要居民點、主要控制點、地形地貌等要素,不跨盟市的項目,應繪制旗縣、鄉鎮和行政村三級界線;跨盟市的項目,應繪制盟市、旗縣和鄉鎮三級界線。 征占用林地現狀圖:一律采用地形圖作為成圖底圖。征占用林地面積特別大(100公頃以上)的項目,圖面比例尺可采用1:25000。占用林地面積較大(70公頃以上100公頃以下)的項目,圖面比例尺不得小于1:5000或1:10000。占用林地面積較小的項目(70公頃以下)圖面比例尺不得小于1:1000。 總體布局圖:一律采用地形圖作為成圖底圖。各類工程建設項目總體布局圖圖面比例尺應與征占用林地現狀圖比例尺相對應。必須全面清晰反映擬征占用林地項目全貌,項目的布局情況,以及項目所在地的地形、地物等相關圖面要素。 第四條 成圖主要有三種方法即: 1、人工羅盤儀導線測量后依比例尺成圖法; 2、人工GPS測量計算機成圖法; 3、計算機自動分類成圖法。 第五條 林地成圖分類系統及輸出色彩標準。 各類型色標輸出結果詳見附件4 第六條 林地成圖產出成果圖的最小圖斑為2mm2。 第七條 地理信息疊加 1、 界線:國界、?。ㄗ灾螀^、直轄市)界、地區(市、州、盟)界、縣(市、區、旗)、林業局、林場界線、鄉鎮界線、行政村界線。 2、 水系:主流及一級支流、二級支流、三級支流。 3、 道路:鐵路及國道公路、省道公路、縣鄉公路、鄉村公路。 4、 地貌:主要山峰位置及高程。 5、 居民點及注記:省會、地區(市、州、盟)所在地、縣(市、區、旗)所在地,林業局、國營林場、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所在地。 6、 其它注記:主要山脈名、主要河流名、山峰名、主要湖泊名、主要水庫。 第八條 林地成果圖圖種 1、征占用林地位置圖(圖面的行政界線和占用林地位置必須清晰) 2、征占用林地總體布局圖(必須提供經清繪的地形圖) 3、征占用林地現狀圖(必須提供經清繪的地形林相圖) 第九條 征占用林地現狀圖注記方式 1、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注記: 小班號 ――― 面積(公頃) 地類(一級地類)――林種(一級林種) 2、其它地類注記: 小班號―――面積(公頃) 地類(一級地類) 第十條 林地成果圖以100克以上的雙膠紙輸出。 附件1 圖面配置 注: 1、圖名字體為藝術字,與外圖廓間距5-20毫米。 2、外圖廓線為黑實線粗 5-10毫米,或花邊。 3、內圖廓線為黑實線粗0.3-0.5毫米,兩線間距10毫米。 4、圖例外框及經緯度刻度線為黑實線粗 0.3-0.5毫米。 5、內圖廓線四交點需注明經緯度(見圖廓線左上交點的注記)。 6、圖面比例尺為1 :1000-1 :25000比例尺圖。 7、圖面等高線為一律棕色實線,線粗為0.1-0.2毫米。 8、圖面材料內各地類注記執行林業用圖圖式的有關規定。
|